司空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尚书+7,长篇南河,司空城,深夜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

老子以比喻论道。善,是道之行,以水比喻:上善若水。水善,(断句应如此调整)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
他处,还有: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

善,是老子言道之常用概念。善,要紧扣老子本意,不能按后来义理解。

上善,并非专指人。79章有“天地与善”。上,如大,类乎高尚,是赞扬之词,并非指等级。41章“上德若谷”的上也如此。世人有区分,但善没有上中下。儒有等级,道不论差别。

上善,即不争;就是要利万物,不自私。利,是动词帮助,利他。

老子言水,核心在善。他以水的联想,水的比喻,水人格化,告诉人(侯王)如何理解道,如何去做。

善源于道,道呈现为善。老子连续用善,从各个方面,处处恒持。

与水关联,形象易懂阐明善的属性。世间万物,水是最接近善的。人观水而悟道,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

善,不是“好优”,不可解释成擅长(于)。

为何连续使用七个善字句?强调其重要。

善是修身立命施政治国之本。

七个善,贯通语气、气势,与上善、水善呼应,深化主题,辨明了仁、信、治、能、时的道、儒之真伪,与前后文“不争”呼应。尤,罪恶也。

千古文章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某科学的天与暴君

落泽叶

诸天求凰

黑墨弧

你的BGM吵到我了[综恐]

曲奇碎可可